(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人民网重庆4月10日电 4月9日,第三届中国城市与高校发展大会分论坛“协同创新: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与城市竞争力提升”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与会嘉宾聚焦“科教兴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共话高等教育发展能力与城市经济可持续竞争力的交织性、协同性、发展性、效应性。
论坛现场。叶泽阳摄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城市能级加速提升,以及全力推进‘双一流’高质量建设的重要时期,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的趋势日益显著。”重庆大学校长助理、建筑学部副主任李英民谈到,高校和城市要紧扣时代脉搏,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校地共生、协同创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建设、咨政服务等多方面探索“校院企地”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双向赋能。
“宜居性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在报告中从生产、生活、生态三个交互的维度探讨宜居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他谈到,绿水青山是“诗居”的要求,要遵循生态价值实现的导向,与数字网络等结合,实现要素驱动发展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型。
“高校作为一个城市科技创新、人才集聚、文化传承、产业提能的重要载体,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托。”嘉兴学院党委书记卢新波在报告中以嘉兴市支持嘉兴学院实现跨越发展的生动实践为例,分享了地方成长型高校办学综合实力与社会服务贡献度快速提升的有效路径。
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宋金波根据数智化背景下基础设施管理转型的要求,从基础设施长周期运维需求、创新管理路径、数智化背景下的基础设施管理理论体系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最后提出数智化背景下基础设施管理需要重点开展的研究工作,比如数智化产品与服务的技术经济评价、多源数据感知、融合以及与业务的融合、智慧管理决策与智能管控、基础设施网络一体化管理等。
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院长叶堃晖结合重庆实践介绍高校与城市融合发展的现状,从中关村科技园、深圳、重庆科学城等典型案例分享了“产教城”的融合发展和校地联动经验。他谈到,现阶段高校与城市之间的深度融合、互促共生、共建共赢已成为必然趋势,高校人才培养是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中坚力量。
西安交通大学社科处处长、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梅红在会上提出建议,高校可通过与行业企业对接,打造“走进来”讲座与实验平台;丰富专业活动,打造“走出去”实践平台;增设动态的多学科交叉课程体系;利用校所合作、校企联合、学校引进等方式加大实践基地建设;提高校企混编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比例;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分类制定实践育人标准等方式提高产教融合育人水平。
会上,复旦大学国家智能评价与治理实验基地副主任赵星、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院长孙坚强分别就“高校元宇宙”“多经济体开放模型”等研究发现作分享报告。
本次论坛作为第三届中国城市与高校发展大会分论坛之一,由重庆大学主办,重庆大学建筑学部、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承办,与“数字赋能:高等教育现代化与城市治理现代化”论坛同期举行。(胡虹、林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