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正在打一场“学区翻身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集团化办学,颇有流水线生产的趋势。
随着“名校化”加剧,一个尖锐的问题出现了:
重点学区大规模输出,会不会稀释传统学区?
兵分三路。
第一路:上三区重点校,向下三区辐射。
红桥、河东,不想再吃学校的亏了。
任凭地块位置多好,开发商还是犹豫不前。
任凭房子产品多好,买房人就是不care。
教育这个短板再补不上,人都被上三区吸走了。
红桥区率先行动,直言不讳:
“只引进市教委直属学校,每年拿出财政支出的60%用于引进重点校。”
今年已落地耀华中学,9月招生。
金璐园地块,引入上海道小学。
并且,将重点校“前置”到土地出让环节。
运输六厂地块,引入天津一中的初中和高中。
同义庄地块,引入天津实验小学。
河东在富民路地块,引入市五所教育品牌。
河北目前还没明确,但表示也要引进市级教育资源。
至少,学校不再成为下三区的BUG。
第二路:上三区重点校,对自己辐射。
近水楼台,自己的优势,继续放大。
南开中学,在南开区开启集团化办学。
在天拖落地完中、战备楼地块落地九年一贯制。
中营小学,在昌源里、汾水道地块都新建分校。
河西师大二附小,已是陈塘的“招牌”。
河西中心小学,在新梅江也落地了二小。
第三路:上三区重点校,向滨海辐射。
空港和中心商务区,早已明确:只引进和平级别的重点校。
和平逸阳,进驻空港二期。
和平耀华中学、岳阳道小学,落地中心商务区。
南开中学,早把生态城“打造为教育重镇”,海教园也如此。
除了上三区的重点校,天津小外的集团化办学也“硕果累累”。
生态城、宾水西、金钟街、高新区……已有9所分校。
一通大规模的猛输出后,名校已“遍地开花”。
天津重点学区房的密度,肉眼可见提高。
情绪化的质疑声也来了。
“建这么多学校,都是挂牌的,有什么用!”
从经济规律来说,这很合理,也很正常。
价格上涨,贵到一定程度,势必衍生出替代品。
如此,才能保证物品、资产价值呈正态分布,避免出现“喀斯特”。
和平学区房,连续两年涨价。
普小私产门槛230万,重小350万以上。
河西一片,也经历两轮涨价。
重小私产门槛也飙到230万……
钱,总是“驱高就低”的,自动寻找下一个“相对洼地”。
南开北片接棒热度,就是这个道理。
集团化办学的学区房,也是同样逻辑。
· 200万的海教园、空港、生态城,是上三区学区房门槛的替代品。
· 400万的陈塘、天拖,包括未来的红桥、河东,是上三区能兼顾居住和学区的替代品。
替代的,都是传统学区房。
现在,回答文章开头的问题:
集团化办学大规模输出,会不会稀释传统学区?
肯定会。
原来,没有集团化办学时,真是没得选,只能买又贵又老的学区房。
现在,多了可替代的选项,“有供应就有需求”。
就算稀释不了第一梯队的重点校,难道还争不过第二梯队吗?
2021年底,左岸澜庭突然成交量抬头,就是吃了一波和平外溢。
现在陈塘350万的新盘,依旧分流和平。
再回答第二个问题:
集团化办学,到底行不行?
决定一个学校优劣的,先是生源,然后是校长,最后是老师。
生源,又是由什么决定的?
孩子本身的质素,是一方面。
家庭资金实力、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培养观念,更加重要。
并非以金钱来划分。
但能付的起四五百万买学区房的家庭,大多对教育极其重视。
父母收入稳定、文化水平优良,眼界和思想都相对优秀。
名校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读出来的。
举个世界著名的例子。
有人在美国加州橘子郡,做了一项实验。
当地分化严重,一边是价值百万的海景豪宅;一边是相对贫困的社区。
各有一所学校,经费、教师数量和质量旗鼓相当。
实验历时多年,结果SAT考试分数,富人区总是位居全国前列,而贫困区却是垫底。
回到天津。
有些集团化分校的门槛,比老校还高。
比如师大二附小的老校区,门槛180万。
陈塘的新校区,门槛最低350万,比老校高的多。
生源所对应的家庭条件,完全不一样。
当然,不能武断的认为新校区的生源都好。
但整体趋势,的确如此。
开启集团化办学早的城市,已出现“分校逆袭”的现象。
比如北京,“最牛小学”中关村一二三小。
周边大厂扎堆,百度、新浪、网易、滴滴……
生源堪称“天才程序员二代荟萃”。
直接带动高质量教育,叫板老城区的学校。
房价也是“天价”,十几万一平米,门槛很高。
再比如杭州。
滨江区20年前刚成立时,资源与老城根本没法比。
此后,阿里、海康威视等高新企业的进驻。
成长于父母从事、人工智能家庭的孩子,生生把江南实验学校读城了杭州最好的公办校之一。
学军小学紫金港小区,也是分校翻盘的典型。
周边聚集了公务员、浙大系教师,房价4万+。
重点中学升学率、进公益初中的人数,远超本部校区。
高素质、高收入的家长,培养出的优质生源,合力促成了名校。
天津的全运村、老城厢,也是典型例子。
带学区属性、总价门槛较高的新房,提前完成了生源筛选。
圈层稳定、生源纯粹。
无论学校挂什么牌子,都有成为名校的潜质。
学区房=学区+房。
老破小,只有“学区”,没有“房”。
能兼顾学区和居住的房子,才是真正的学区房。
教育体系相对完善的欧美,也是先有高档社区、优质生源,才造就名校。
天津城市的发展,还在拉升骨架。
传统市中心逐渐弱化,有产者追逐核心区内的新区。
人均财富、学历等,会渐渐胜于老城区。
比如梅江、新梅江、水西、天拖、新八大里……
新名校的崛起,一定伴随老名校的衰落。
这个过程,不会立竿见影。
但钝刀子割肉,一届一届的生源,早晚能体现。
和平、河西一片,yyds?
不存在的。
上一篇:农村信用社怎么查余额 时讯
下一篇:最后一页